站内导航
Site Navigation
财经资讯
您所在的位置:淮安财政局 新闻动态 财经资讯
以税务之“能”促枢纽经济之“进”
时间:2025-06-18  来源:中国税务报

明清时期,因南船北马、舍舟登陆、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而成为全国盐榷税务中心。现在,淮安市依然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、全国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。

近年来,淮安市委、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,抢抓用好江苏省委“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”的重大机遇,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、支柱性、保障性作用,助力聚合优质资源要素,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协作分工,加快把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北部服务大区域发展的枢纽、支撑自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枢纽。

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

今年一季度,淮安港口货物吞吐量2013.05万吨、集装箱吞吐量12.79万标箱,同比增长11.29%、9.12%。其中,集装箱多式联运量3.56万箱、外贸箱量3.98万箱,同比增长97.21%、60.6%,实现高速发展。

以推进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抓手,争取网络水路货运平台代开增值税发票等支持,组建专业团队,为出口企业提供政策辅导、风险提示和权益保障,助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。今年一季度,淮安市进出口总值136.2亿元,同比增长12.3%,进出口总额历史同期最高,增速全省第三,其中出口110.6亿元,同比增长16.4%,展现较强发展韧性。

支持落稳落准跨境电商各项出口退税政策,推动深化税务、海关、外管等部门协同,探索搭建集资源集合、服务集成、创新集聚于一体的服务平台,促进跨境电商企业逆势而上。今年1月—5月,全市跨境电商企业退税2.21亿元,新增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跨境电商企业8户、出口额同比增长14.77%。

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

淮安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枢纽经济的落点放在强化淮安特色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供应链上,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,大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实现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、千亿级制造业集群的历史性突破。

把牢项目招引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关口;建设中推出升级版“大项目挂钩码”,市县联动建立“首席协调员+专属协调员”联系机制,点对点帮扶解决难题;投产后加强项目纳税总额、亩均开票、亩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质效的监管,促进项目运营提质增效。目前,全市在建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、其中首期竣工投产24个,有力带动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工业开票销售、工业用电量、规上工业投资等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,其中规上工业投资连续4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
加强对高新技术、“专精特新”等企业的个性化服务,精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收支持政策,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、加快成果转化。今年以来,全市1012户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,折合减免税额12.36亿元,183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%税率优惠,减免所得税额5.56亿元。

不断优化完善营商环境

落实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,支持依法维护市场秩序,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政策执行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显著增强,有效解决了枢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税费问题,在包容审慎执法的同时,严格处置违规违纪行为,对经营主体既“放得活”又“管得住”。

统筹构建淮安营商环境“大磁场”,积极为“淮税e码通”服务品牌“代言”。践行“做的要比说的好,服务要比需求早”,2024年度全市近15万户纳税人参与纳税信用评价,为7.1万余户A级B级纳税人提供“守信激励”服务,并通过“税银互动”机制,推动金融机构向纳税守信企业发放贷款73.7亿元,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。